1st
四方孔農機軸承在農業機械中應用廣泛,其使用過程中需重點關註以下安全問題,以確保設備穩定運行並延長軸承壽命:
一、安裝與拆卸安全
專用工具使用
安裝時需使用內六角扳手松開偏心套鎖緊螺釘,配合小鐵棒和鐵錘調整偏心套位置,禁止直接用錘子敲擊軸承,否則可能導致方孔變形或軸承內圈開裂。
拆卸時優先選用拉馬或液壓拆卸器,避免用撬棍強行撬出,防止損傷方孔或軸。若軸承與軸銹死,需先用滲透油(如WD-40)浸泡24小時後再操作。
對中與間隙調整
安裝後需檢查軸承與傳動部件的同軸度,偏差應≤0.1mm,避免因偏心導致額外負荷。
通過墊片或螺母調整軸承間隙,確保運轉時無卡滯或異常振動。
二、運行環境防護
汙染物隔離
固體汙染物:砂礫、石塊(>2mm)可能高速飛濺撞擊軸承外殼,造成物理變形;砂粒(20μm-0.2mm)易滲入密封間隙,加速內部磨損;黏土顆粒(<2μm)可穿透普通密封,與潤滑脂混合形成研磨膏。
解決方案:選用球墨鑄鐵外殼增強耐沖擊性,外部防塵蓋攔截大顆粒,多唇密封(如三唇、八唇)逐級過濾不同粒徑汙染物。
液體汙染物:泥漿、糞肥含铵鹽(NH₄⁺)等腐蝕性成分,化肥溶液可能破壞橡膠密封,清潔用水滲入會沖刷潤滑脂。
解決方案:采用氟橡膠(FKM)密封耐化學腐蝕,防腐鍍層(如鋅鍍層、陶瓷塗層)減少侵蝕,高粘附潤滑脂形成靜態油脂屏障。
溫度與濕度控制
高溫環境(>50℃)需選用復合锂基或聚脲基潤滑脂(滴點≥250℃),防止潤滑失效;低溫環境(<-20℃)應選锂基低溫潤滑脂(滴點≥180℃)。
潮濕環境需定期塗抹防銹油,並用塑料薄膜包裹軸承,防止生銹。
三、潤滑管理規範
潤滑劑選擇
根據負荷選擇潤滑脂錐入度:輕負荷(如小型旋耕機)選用310~340(0.1mm)的軟脂;重負荷(如大型拖拉機)選用265~295(0.1mm)的硬脂。
多塵環境推薦含二硫化钼(MoS₂)的極壓潤滑脂,增強抗磨損性能。
加註量與周期
軸承腔內潤滑脂填充量為1/3~1/2空間,過多會導致攪拌熱增加,過少則潤滑不足。
連續作業200~300小時或每季作業後更換潤滑脂;若發現潤滑脂變黑、結塊或含金屬粉末,需立即更換並檢查軸承。
四、日常檢查與維護
外觀檢查
定期檢查方孔內壁是否有劃痕、變形或過度磨損(標準孔徑公差通常為H7~H9),若配合間隙超過0.3mm,需更換軸承或修復軸孔。
檢查方孔邊緣裂紋,長度超過5mm時需更換軸承。
密封件狀態
確認防塵蓋、橡膠密封圈是否完好,無破損或脫落。若密封件老化(如橡膠變硬、開裂),需更換同型號密封件,優先選擇耐油、耐高溫材質。
清潔保養
作業後用高壓空氣(壓力≤0.6MPa)吹凈軸承表面及方孔內的泥沙、稭稈等雜物,禁止用水或蒸汽直接沖洗(易導致潤滑脂乳化失效)。
長期停放時,在軸承表面塗抹薄層防銹油,並用塑料薄膜包裹。
五、操作規範與應急處理
負載與轉速控制
避免軸承長時間承受超出設計範圍的負載或過快的轉速,防止加速磨損和損壞。
啟動與停止
設備啟動和停止時應平穩操作,避免突然的沖擊載荷對軸承造成損傷。
異常監測
通過觀察軸承的運轉聲音、溫度及振動情況,初步判斷健康狀況。若發現異常,應及時停機檢查,查明原因並采取維修措施。